我在乱世做权臣(穿越)_分卷(193)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分卷(193) (第1/3页)

    ??赵国永和帝大可汗之名,传遍西域三十六国。

    ??反而当年坐拥两州之地的燕国,陆续经历晚年失去雄心壮志的庆帝,没有半点本事,只知道盯着赵国狂吠,死后还不忘在燕国脸上写个羞字的孝帝后,又迎来同样没有半点本事,甚至连身为帝王该做什么都不知道的明正帝。

    ??燕国说是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为过,再也不见当年北地霸主的风采。

    ??被赵国吞并已经是必然,燕臣们唯一的指望,唯有在燕国国破后,不至于就此回家养老,还能在朝堂效力,且不会被赵臣瞧不起。

    ??明正帝发疯几个月后,也逐渐冷静了下来。

    ??他坐在皇位上,居高临下的望着他的臣子们。

    ??这些人亲手将他推上皇位,却没人在乎他失去皇位的时候,是不是连命都保不住。

    ??他想活下去,不求像梁王那样仍旧手握大权,至少要像安平王那样,做个富贵闲人。

    ??明正帝十分清楚,所谓孝帝弑父篡位,赵皇拨乱反正,都是赵国攻打燕国的借口罢了。

    ??就算赵国永和帝真的想给庆帝报仇。

    ??弑父篡位的人是孝帝,与他有什么关系?

    ??如果赵国真的不承认他的帝名,将他当成普通的燕国宗室,他的日子反而会好过许多。

    ??明明都在为自己考虑,明正帝与燕臣却阴差阳错的达成共识。

    ??在赵军打到洛阳城下之前,他们必须从赵国手中争取到主动权。

    ??起码不能让赵国轻而易举的得到燕国百姓的承认。

    ??只有赵国有必须需要燕臣的地方,燕臣的日子才会好过。

    ??就算送去赵国的降书无一例外的石沉大海,明正帝与燕臣们仍旧没有放弃。

    ??为了能拖延更久的时间用来谈判,燕国还主动放弃了些县城,让那些县城的驻军带着辎重前往更靠近洛阳的县城。

    ??结合两个甚至三个县城的驻军,齐心协力的守住一个县城。

    ??目前看来,这种办法确实让赵军朝洛阳前进的速度变慢。

    ??但留给他们的时间,仍旧不多了。

    ??明正帝垮着脸坐在皇位上,等待朝臣们商量打动赵国的新方式。

    ??外面忽然有人高喊,金山关八百里加急!

    ??朝堂内的喧哗声立刻停下来,朝臣们纷纷转头看向大门的方向。

    ??明正帝懒洋洋的换了个姿势。

    ??他再也不是那个听见八百里加急就惊慌失措的帝王。

    ??得益于平均每两天一封的八百里加急,在如今的明正帝眼中,八百里加急已经与普通的文书没什么区别。

    ??明正帝根本就没反应过来金山关在什么地方。

    ??看到满身血污,跪下就让大理石地砖染上血色的人后,明正帝才略精神了些,双眼满是惊疑和慌张。

    ??明正帝平时见到的那些八百里加急传信的人,虽然也干净不到哪去,却从来都没淌着血出现在他面前。

    ??赵军这是什么意思?

    ??为什么会突然对燕军下这样的死手。

    ??难道是发现推进速度变慢后,不耐烦了?

    ??好在朝臣们的注意力都在报信的人身上,才没注意到明正帝没出息的样子。

    ??突厥南下,奇袭金山关,赫连将军带兵拼死将突厥拦在关外报信的人摇头抵抗眩晕,咬住舌尖才能保持清醒,艰难将最重要的话说完,请,陛下、派兵。

    ??话音未落,报信的人已经软软的倒在地上。

    ??大司马试图将报信的人叫醒再问些问题,却摸到这人身上灼热到烫手的温度,连忙让人先将报信的人送去太医院。

    ??有这份百八里加急打岔,所有人都暂时将赵国放在脑后。

    ??自从百年前突厥攻破金山关一路南下,逼得前朝只能难逃,任由突厥在北地胡作非为。

    ??突厥这两个字,就成了每个北地人从出生起就刻在骨头上的痛。

    ??明正帝敏感的察觉到朝臣们的情绪变化,连坐姿都比之前端正了许多,沉声道,各位大人有何想法?

    ??不能让突厥攻破金山关!朝臣中立刻响起激动的声音,过了金山关,就再也没有天险,如果突厥行军速度够快,二十天内就能来到洛阳城外!

    ??立刻调兵去支援,无论如何都要守住金山关。朝臣们的意见逐渐统一。

    ??角落突然响起底气不足的声音,如果将兵力和粮草都送去金山关,岂不是将洛阳白送给赵国,那我们怎那陛下怎么办?

    ??失去最后与赵国谈判的筹码,他们岂不是要成为低人一等的俘臣?

    ??大殿内激昂的氛围顿时凝滞,众人面面相觑后,只剩下极少数人继续坚持将所有兵力和辎重都送去金山关,大多数人都沉默了下来。

    ??沉默下来的人却都不愿意亲口说出先不管金山关的话。

    ??仍旧坚持要将所有兵力和辎重都送去金山关抵抗突厥的朝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